金属探测仪集中分析矿产 马厂箐一小龙潭成矿集中区西界洱海断裂,东界宾川及拉晤一禾甸断裂,为北西向与北北东向两组深大断裂交切的三角形地带。 区域构造以南北一北北东向宾JII大断裂为界分为两个构造区,西部属宾川I一大理台缘加里东褶皱带,东部属姚安一南华中生代台陷区,马厂箐一小龙潭成矿集中区则处于两个构造区之问,呈北东向展布,延长60km,宽12kin,可能受隐伏的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。 该区西部主要为古生界浅海相沉积,最老地层为下奥陶统浅海相砂泥质建造,其上为志留一泥盆系砂泥质碳酸盐建造、硅质建造、含煤建造。东部地区为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海相一陆相沉积坳陷,下部上三叠统为浅海相碎屑岩、碳酸盐建造及陆相含煤建造,侏罗一白垩系为红色碎屑岩建造及含铜、盐建造。区域构造形变受洱海深断裂与宾川大断裂影响和制约,以北东、北西向断块构造为特征。 区内岩浆活动最早为晋宁期酸性岩浆侵入(挖色似斑状花岗岩),西部地区沿北西向断裂广泛出露海西期镁铁质、超镁铁质岩,在北东向断裂西侧(苏家村一宾川断裂)与北西向断裂(洱海相国寺断裂)交叉地段发育燕山期花岗岩(响水岩体)及喜马拉雅期中酸性、碱性侵入岩。 喜马拉雅期斑岩体由马厂箐、宝丰寺、象鼻庄、斜角冲、独房子、白象厂及小龙潭等十多个岩体组成,分布于洱海断裂与程海断裂夹持的三角形地带,呈小岩脉、岩株或岩墙状产出,出露面积多在1km2以下。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斑岩、正长斑岩、花岗斑岩及煌斑岩等,为单一岩体,或为多阶段侵入形成的复式杂岩体,岩石化学成分绝大部分属过碱性中酸性岩类或偏酸性岩类。区内已知矿床有马厂箐铜钼矿(中型)、金厂箐金矿(小型)、小龙潭铜矿(小型)、磺矿厂铅矿(中型)、宝丰寺铅锌厂(小型)、雄鲁摩铅铜矿(中型)及铅铁、铂(钯)等矿床(点),矿床类型有斑岩型、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。 马厂箐一小龙潭成矿集中区沿李子园一宾川断裂呈北东向展布,分为6个成矿预测区,即马厂箐I级成矿预测区、宾川小龙潭I级成矿预测区、大理笔架山I级、大理磺矿厂I级、大理白象厂I级、宾川宝丰寺I级成矿预测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