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恩寺出土五趾琉璃龙也是地下金属探测仪的功劳 这些才是真东西!”昨日,记者在城南窑岗村发现传说中洪武年间72座琉璃窑中的一部分,在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面纱揭开之前,它的琉璃构件制造地已经现身。而明故宫、明孝陵等建筑的琉璃,大多出自这些窑洞。 4个月挖出数十座窑 考古队闭门挖宝4个月 “自从看过你们2月份报道的在窑岗村发现许多龙形琉璃构件的消息后,我一直在周围转悠,想捡一些琉璃构件,想不到这两天,我发现在这里有博物馆的考古队员,我估计下面一定挖到了不少宝贝!”昨日,家住窑岗村附近绿岛华庭的业主姚老先生向晨报报料。 记者来到长虹路窑岗村30号后发现,原南京锅炉厂老厂房的拆除工地大门紧闭,不时有路过的市民从铁门缝隙朝里面张望。据周围市民介绍,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已经在此闭门发掘了四个多月,周围的市民渐渐都知道这里在考古发掘,但是大家都不清楚这里究竟挖出了什么。 现场一位看门老大爷在门口向记者表示,由于没有博物馆允许,这里不允许外人进入。记者只得辗转来到工地附近一处民房内,通过民房窗户看清了整个考古工地。考古现场位于一片已经开发的楼盘中间,有10000多平方米,许多考古队员在工地里忙忙碌碌。 窑门、火床、窑室、烟囱保存完整 记者在考古工地发现,数十座已经被清理出来的窑址窑口向外,呈不规则的扇形分布在山丘四周。其中的一批窑址已经完成了发掘整理,被覆盖上了防雨的塑料布,另外几座窑址还正在清理中。 位于现场中央的一座琉璃窑,窑址保存非常完整,连窑室内的13道青砖火道都保留下来了。这座琉璃窑在众多已经发掘的窑中,是保存最完整、规模形制最大的一座。这座琉璃窑的窑门、火床、窑室、烟囱全部具备,其窑门是用条石砌成,火床上还有黑灰色的窑灰土,窑室内13条火道排列整齐,烟囱青砖排列整齐划一。经过测量,这座葫芦形的琉璃窑东西长3.9米,南北宽3.7米,初步估计窑床到窑顶的高度超过2米。 在保存完好的大型琉璃窑周围,还有一座稍微小一点的窑,其结构更为完好。但其他窑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,大部分只残存了火床和窑门,窑室和烟囱已经几乎找不到了。 专家表示 这些窑是皇家御用官窑 出土五趾琉璃龙 记者在已经完成部分挖掘的堆积坑内看到,大量堆积物为没有上琉璃釉的毛坯,其中夹杂了部分上釉的琉璃构件残品。目前发掘的堆积物高度超过了2米,其中有鸱吻、筒瓦、滴水、瓦当等构件,但大部分好像没有施釉,显得呆板。 在另一处文物存放地,记者看到了不少精美的文物。其中一块完整的灰陶兽面纹瓦当,兽面线条生动流畅。此外在正在发掘的北侧堆积坑记者看到,工人清理出大量瓦坯,其中有一块龙纹构件残品,绘制的为一条五趾龙。专家表示,按照明朝制度,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五趾龙纹,其他地方的龙纹,只能是四趾龙或者三趾龙。如果有不遵此制度者,将会按照“逾制”论,罪可杀头。 大报恩寺琉璃也出自这里 “我认为,这是一个明代皇家琉璃窑群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”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、明史专家季士家先生表示,根据《大明会典》表述,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从洪武二十六年在城南聚宝山建立了由72座琉璃窑组成的御窑厂烧制各类建筑构件,明成祖朱棣就是在这72座琉璃窑中烧制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建筑构件的,而地点就在本次考古发掘所在地雨花台地区的眼香庙、窑岗村、芙蓉山一带。 他同时表示,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窑岗村附近的工农新村就曾发现了明代皇家的大量琉璃构件,后来附近又出土过一些完整的大报恩寺琉璃构件。“这次应该是首次发现这样大规模的明代御窑,是明代皇家琉璃构件烧制的重要实物见证。”季士家表示。 “现在已经基本确定,这里确实是明朝皇家的琉璃窑遗址。”一位看到照片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也表示,从现场发掘的龙凤纹构件来看,这些窑址当是皇家御用的官窑,专门为宫廷烧制琉璃构件,正在发掘的大报恩寺,那些琉璃构件也是在这里烧制的。 烧制揭秘 四大步骤烧琉璃 这些窑洞是如何烧制出精美的琉璃构件的呢?专家根据御窑形制向记者介绍了四大步骤。 步骤一:挖窑 专家表示,明代烧制琉璃塔第一步骤就是挖窑,“从照片上看,发现的窑址只是历史上很小的一部分。该专家表示,明朝当初御窑规模相当大,其范围西南到能仁里、眼香庙,东北至中华门临秦淮河,窑区的长宽各有一里左右。 “朱元璋考虑到周围取土、运输方便之后,选定这里开始挖窑。”专家表示,工人必须把窑门、火床、窑室、烟囱等设备都挖好,然后才能进行烧制。 步骤二:制坯 “要制作筒瓦等琉璃构件,必须先制坯,那么制坯的原料哪里来呢?大部分是外地运过来的。”专家表示,烧造大报恩寺的琉璃瓦及其构件的原料白泥———瓷土;红土———含硫磺亚铁的土,着色琉璃的主要原料之一,主要从外地通过水路运来。运到工地现场之后,就进行严格的制坯程序,熟练工人通过放、压、拍、捏、抚的一系列动作,一大批形神兼备的素色琉璃构件就被送进窑室。 步骤三:素烧 “素烧就是先对素坯进行烧制使之成型。”专家表示,那么,像本次发现的一个窑内能放多少素坯呢?专家表示,根据《大明会典》记载,明朝的琉璃窑每窑装二样板瓦280个,每个板瓦宽38厘米,长41厘米。按照这一容量计算,一座琉璃窑的窑腔容积在20立方米以内。和烧制瓷器的窑相比,这些琉璃窑的体量偏小。因此,专家估计,朱元璋所说的72座琉璃窑很可能是72个窑厂,而具体的窑的数量将大大超过72座。 步骤四:施釉重烧 专家介绍,在素胎出来后,会进行最后一个步骤———施釉重烧。在施完黄色、绿色的釉彩后,工作人员会将其再次放入窑内进行最后烧制。“从照片上看,这些窑被称为倒焰窑。在火床上燃烧的火焰,上升至窑室后,在烟囱的作用下,火焰通过火道,包裹窑室内的坯件。这样的倒焰窑火力均匀,很少有嫩火或者老火的废品。”专家表示,在经过熟练工人掌握时间烧制后,精美的五彩琉璃构件就出世了。
|